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浅谈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杨素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9:53:11  浏览:80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谈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景县人民检察院 杨素珍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建设先进检察文化,成为现阶段各检察机关的共识,基层检察机关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各基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提出的将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作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主要内容,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在摸索实践中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笔者就如何做好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作一初步论述。
一、当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检察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法律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的执法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检察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检察机关的重视,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但是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检察文化是一种文化,一项实践,但是基层检察机关更多的是把其作为上级院下派的任务来完成,认为这只是上级院的一种形式要求,并未真正的理解检察文化的价值,对检察文化的研究不够重视,认为其只是形象工程,做好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不出差错就好,从而导致基层院在检察文化探索中的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远远不够。
(二)照抄照搬,特色不明。检察文化虽有共性,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民俗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检察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很多基层院更多的是根据上级院的具体建设措施和方案进行检察文化建设,或者是盲目模仿其他地方的做法、经验和形式,未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致使措施不当,流于表面,趋于一般化。应结合基层院实际情况和当地特点,建设有特色的建设文化,这样才能使检察文化具有活力,从而创造以人为本的氛围,激发干警潜力,提升检察队伍综合素质水平。
(三)重名轻实,忽视内涵。在检察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内在本质。但在现实中,很多基层检察机关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将检察宣传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其真正内涵。实际上,宣传只是检察文化实现其价值的途径,宣传为检察文化服务,精神文化才是检察文化的内在本质,不能一味的只强调发展机关环境和娱乐文化,不能只是通过搞点球赛和文艺汇演,走走形式,之后写点宣传报道就草草了事。我们应该通过这些载体真正从检察机关的职责使命、干警的职业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上去思考检察文化,来实现检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四)定位不清,效果缓慢。检察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坚定检察人员的职业信仰,弘扬检察职业精神,提高检察职业素质,规范检察职业行为,提升检察职业形象。但是当前,虽然检察文化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大部分人们对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解仅限于三点:一是思想政治学习,二是检察文体活动开展,三是检察业务学习。由此可见,对检察文化的内涵认识尚不够全面,过于片面,不深入,致使可能过多的采用了一些流于表面的形式,忽视检察文化真正的意义并未在实际中得到体现,没有跟的上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二、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一)强化“检察官”身份的认同感。在政治和业务工作会议、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院”建设活动以及日常思想引导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对“检察官”的身份认同感。在工作和业务生活中要始终引导并不断强化对“人民检察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检察干警队伍廉政建设,树立恪尽职守、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形象。
(二)打造职业化的工作作风。通过整肃办公会议、检察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规范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基础管理、流程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逐步改变散漫作风,力求“有令必行、令行禁止”,确保检察干警不折不扣的落实工作部署,调动干警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量完成交办任务,在执行工作中体现检察干警的职业化。
(三)坚持“文化陶冶”的工作氛围。要结合本单位文化底蕴和当地文化资源,运用多种形式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从单向灌输转为互动交流,从“自娱自乐”转向全面开放,从而增强干警队伍凝聚力。在办公场所宣传法治文化,组织干警用身边人、身边事、自己的语言设计制作“文化橱窗”,“文化墙”,反映检察工作理念、廉政勤政要求;搜集、整理检察历史资料,建立检察博物馆、荣誉室、院史室等,展示检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炼出每项工作的理念要求,将检察文化建设化虚为实。
(四)坚持人性化管理工作理念。在选用干部、调整岗位、考核奖励等过程中,坚持因人而异、以能选材,营造“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氛围,着力把个人职业发展与司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建设检察核心价值方向与实现自我价值愿望统一起来,增强队伍与检察院“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着力打造一个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的内部机制,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脱颖而出,让干警的自主、自立、自治能力和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激发干警特别是年轻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广东省博罗县港博公司与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直属机关物资采购供应站购销进口太阳能计算器合同纠纷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广东省博罗县港博公司与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直属机关物资采购供应站购销进口太阳能计算器合同纠纷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问题的复函

1987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7年2月25日粤法经行字(1986)第87号请示收悉。关于广东省博罗县港博公司(简称港博公司)与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直属机关物资采购供应站(简称物资站)购销进口太阳能计算器合同纠纷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的问题,经我们研究认为:
一、港博公司与物资站购销20万只进口太阳能计算器合同纠纷案的合同签订地在北京市,合同履行地在广州市,故北京市中级法院和广州市中级法院对本案均有管辖权。合同当事人双方已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两个法院提起诉讼。经核查,广州市中级法院是1986年8月25日前收到港博公司起诉状的;北京市中级法院是1986年9月2日收到物资站起诉状的。依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应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广州市中级法院受理本案。北京市中级法院应撤销物资站诉港博公司购销合同纠纷案,并将已收的案件受理费退回物资站。
二、鉴于北京市中级法院1986年9月2日受理的物资站诉深圳特区发展公司生活服务公司(简称深圳生活服务公司)购销20万只进口太阳能计算器合同纠纷案与广州市中级法院1986年3月13日受理的博罗县农工商贸易公司(简称博罗贸易公司)诉深圳生活服务公司购销20万只进口太阳能计算器合同纠纷案有关,且广州市中级法院在先于北京市中级法院立案受理时,就已将物资站列为该案第三人,为避免重复审理,拖延时日,两案以由广州市中级法院合并审理为宜。为此,北京市中级法院应将物资站诉深圳生活服务公司购销合同纠纷案移送广州市中级法院审理。
此复


矫枉岂能如此过正?

     杨涛

  
因为“贪污”两元钱的车票款,山西省大同市公交四公司的驾驶员杨晓梅(化名)被公司开除,随后一时想不开的她自杀身亡。(《三晋都市报》1月11日)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告别了人世,留下一个男子的沉痛呜咽和一个4岁小孩的尖细哭声,而这一切只是导火线竟只是死者的小小过失。
是的,杨晓梅是有过错,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过错还是严重的。她“贪污”两元钱的事情发生在大同市公交公司发出一份《致全体职工的公开信》的时期,这信中强调,凡查实有侵吞票款行为者,不论贪污票款数额多少……只要是贪污,经查证据确凿者,一律给予开除。因此,这也算是一种“顶风作案”的行为,而且,查处司机私?灼笨钍切枰?洗蟪杀荆??鞠喽约哟蟠ΨAΧ龋?惺币彩遣坏枚????br> 但是,无论加大处罚力度,还是想尽力遏制这种私?灼笨钪?缏?樱?疾荒苡庠焦??牡紫摺N颐枪?艺?谂??ㄉ枰桓龇ㄖ喂?遥?苑ɡ雌琅形颐堑男形?墙裉焐缁岬幕?咀荚颍????欠ㄖ蔚牧榛辏?庵止???ㄊ堤骞??氤绦蚬???br> 从实体公正上讲,要求我们尽可能做到“责行相当”,也就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大体相当,不能畸轻畸重,在刑法中体现便是“罪行相适应”原则。因此,我们不得不质疑公交公司出台的《票务管理规定》及《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相关对于私?灼笨罟娑ǖ暮侠硇院凸??裕?遣皇侨魏嗡?灼笨畹男形?家?χ每??拇Ψ帜兀克?灼笨钍?疃嗌儆肭榻谑欠裱现匾?灰??鸲缘饶兀咳绻??还?镜牧礁鑫募?暮侠硇院凸??源嬖谝晌剩?敲匆脖厝灰?鸷戏ㄐ缘奈;??蛭?岸穹ā狈恰胺ā薄!                      ?br> 而在实际的处理中,公交公司开除杨晓梅甚至对其文件中规定的必须是“经教育不改的才开除”都不遵守,就让人更加对其处理的公正性提出质疑。
从程序公正上讲,法治的原则要求对任何人的处理都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体现程序正义。那么按照有关规定,公交公司在作出开除杨晓梅的决定前,应召开职代会同意通过,并报上级劳动部门备案,方可正式实施,但公交公司并没有这么做,则是对程序公正的一种违反。那么这样一个处理决定,也会让人对处理是否公正提出质疑。
当然,这件事情最终如何处理,我们希望能诉诸法律程序解决。但是,在任何时候,都让我们起想到那句古老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尚且反对“不教而诛”,提倡“有教无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那些不是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违纪之人,能常怀恻隐之心,做到公平、公正,我想这也能算是在身体力行“以人为本” 的理念。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