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卫生部铁道部传染病疫情管理协作机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7 15:37:35  浏览:99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卫生部铁道部传染病疫情管理协作机制》的通知

卫生部 铁道部


关于印发《卫生部铁道部传染病疫情管理协作机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铁路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为进一步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有效加强卫生与铁路部门传染病防治合作,促进传染病疫情信息共享与利用,卫生部与铁道部联合制定了传染病疫情管理协作机制,现予印发。请各地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一月八日
                            卫生部 铁道部



传染病疫情管理协作机制

  为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卫生与铁路部门传染病防治合作,促进传染病疫情信息共享与利用,卫生部、铁道部决定建立以下协作机制: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铁路卫生技术中心提供国家级网络直报账号和密码,并负责对铁路卫生技术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授权,铁路卫生技术中心可对疫情统计数据、传染病(除艾滋病等)个案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并可下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简报及专题分析报告。
  二、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铁道部卫生主管部门可通过铁路系统局域网向全国18个铁路局防疫机构发送全国传染病疫情分析日报、周报和月报。
  三、铁路系统依据网络直报信息如需采取大规模疫情防控行动,或铁路防疫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铁道部应及时向卫生部进行通报。
  四、铁道部要建立相应规范,加强对铁路卫生技术中心及本系统其他疫情信息接收单位的监管。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或泄露传染病疫情信息。铁路卫生技术中心要加强网络维护和管理工作,专用计算机要设置开机密码,实行密码定期更换制度,切实保证网络运行安全。
  五、卫生部会同铁道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铁路系统网络直报信息运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违反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规定、违规使用网络资料和违规操作等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依法追究管理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
  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铁路卫生技术中心建立完善铁路系统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协助开展铁路系统人员培训工作。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第19批)公示

交通运输部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第19批)公示



根据《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1号)有关规定,现对通过技术审查、拟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第19批)》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向部汽车运输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反映。联系电话010-62079577,传真:010-82011829,电子邮箱: atestsc@rioh.cn。
附件: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公示第19批)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




文档附件:

附件: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公示第19批).xls



第19批 牵引车及货车公示车型列表
序号 "产品型号
(车辆型号)" 产品名称 商标 生产企业 "车辆参数
与配置查询"
291 HN5161Z18E6M3CSG 仓栅式运输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2 HN5250P26E8M3XXYP 厢式运输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3 HN1250Z24D8M3 载货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4 HN1251Z21D2M3 载货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5 HN1251Z22E8M3 载货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6 HN3313HP34C2M3 自卸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7 HN4180HP34C4M3 牵引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8 HN4181P34C4M3 牵引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299 HN4221P34B6M3 牵引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0 HN4251Z34C2M3 牵引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1 HN4252Z34C2M3 牵引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2 HN4253HP38C2M3 牵引汽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3 HN5250CCYZ24D8M3 仓栅式运输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4 HN5251CCYZ21D2M3 仓栅式运输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5 HN5251CCYZ22E8M3 仓栅式运输车 华菱之星牌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306 HFC1040P83K1B2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07 HFC1040P93K7B4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08 HFC1040R83K1B2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09 HFC1040R93K7B4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0 HFC1041P93K1C2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1 HFC1041P93K5C2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2 HFC1041R93K1C2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3 HFC1041R93K5C2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4 HFC1042L3K4R1T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5 HFC1042L3K4T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6 HFC1042P93K3B3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7 HFC1042P93K4B3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8 HFC1042R93K3B3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19 HFC1042R93K4B3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0 HFC1043P91K1C2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1 HFC1043P91K5C2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2 HFC1043P91K5C2-1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五)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六)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3 HFC1045P92K3C2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五)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六)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4 HFC1045R92K3C2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5 HFC1053P71K1C2 载货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6 HFC1080K5R1T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7 HFC1080K5T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8 HFC1081P91K2C5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29 HFC1120P91K1D4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0 HFC1120P91K2D4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1 HFC1130P81K1E1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2 HFC1131PZ6K1E1 载货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3 HFC3255K1R1ZT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4 HFC3256K2R1LT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5 HFC3310KR1LT 自卸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6 HFC3312K2R1LHT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7 HFC4250KR1T 牵引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8 HFC5040CCYP93K7B4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39 HFC5040CCYR93K7B4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0 HFC5040XXYK9R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1 HFC5040XXYP93K7B4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2 HFC5040XXYR83K1B2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3 HFC5041CCYP93K1C2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4 HFC5041CCYP93K5C2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5 HFC5041CCYR93K1C2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6 HFC5041CCYR93K5C2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7 HFC5041XXYK4R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8 HFC5041XXYP93K1C2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49 HFC5041XXYP93K5C2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0 HFC5041XXYR93K1C2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1 HFC5041XXYR93K5C2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2 HFC5042CCYL3K3R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3 HFC5042CCYL3K3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4 HFC5042CCYL3K4R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5 HFC5042CCYL3K4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6 HFC5042CCYP93K3B3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7 HFC5042CCYP93K4B3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8 HFC5042CCYR93K3B3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59 HFC5042CCYR93K4B3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0 HFC5042XXYL3K3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1 HFC5042XXYL3K3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2 HFC5042XXYL3K4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3 HFC5042XXYL3K4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4 HFC5042XXYP93K3B3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5 HFC5042XXYP93K4B3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6 HFC5042XXYR93K3B3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7 HFC5043CCYP91K1C2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8 HFC5043CCYP91K5C2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69 HFC5043XXYP91K1C2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0 HFC5043XXYP91K5C2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1 HFC5045CCYK113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2 HFC5045CCYK113R1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3 HFC5045CCYP92K3C2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四)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五)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六)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4 HFC5045CCYR92K3C2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5 HFC5045XXYP92K3C2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四)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五)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六)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6 HFC5045XXYR92K3C2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7 HFC5048XXYK2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8 HFC5049XXYKH1F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79 HFC5061CCYK1R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0 HFC5061CCYK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1 HFC5061XXYK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2 HFC5070CCYL3K1R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3 HFC5070CCYL3K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4 HFC5070XXYL3K1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5 HFC5070XXYL3K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6 HFC5071CCYP91K1C2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7 HFC5071XXYP91K1C2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8 HFC5080CCYK5R1T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89 HFC5080XXYK5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0 HFC5080XXYK5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1 HFC5081CCYP91K2C5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2 HFC5081XXYK1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3 HFC5081XXYK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4 HFC5081XXYP91K2C5 厢式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厢式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5 HFC5120CCYP91K1D4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6 HFC5120CCYP91K2D4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7 HFC5130CCYP81K1E1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8 HFC5131CCYPZ6K1E1 仓栅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399 HFC5162XQYK1R1ZT 爆破器材运输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爆破器材运输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00 HFC5255XXYK3R1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01 HFC5314XXYK3R1LT 厢式运输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02 HFC3041KR1Z 自卸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三)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四)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五)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3 HFC3042KR1Z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4 HFC3080KZ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5 HFC3110KR1Z 自卸汽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6 HFC3160KR1Z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7 HFC3162KR1Z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8 HFC3180KR1Z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09 HFC3250KR1Z3 自卸汽车 江淮牌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查看
410 CXQ3250HFC 自卸车 江淮扬天牌 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1 CXQ5160GHYCA 化工液体运输车 江淮扬天牌 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2 CXQ5250GJBNXG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江淮扬天牌 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3 CXQ5251GJBHFC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江淮扬天牌 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4 CXQ5311GFLHFC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 江淮扬天牌 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5 HFC5080TQZPZ 清障车(配置一) 江淮牌 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清障车(配置二) 江淮牌 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16 AH5253GJB6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星马牌 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7 AH5256GJB6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星马牌 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8 AH5256GJB7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配置一) 星马牌 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配置二) 星马牌 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19 CHQ3250ZZX 自卸汽车 兆鑫牌 安徽兆鑫集团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0 ALA5250GJBSX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1 ALA5251GYYDFL3 运油车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2 ALA5310GFLCQ3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3 ALA5310GFLDFL3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4 ALA5310GFLSX3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5 ALA5310GFLZ3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配置一)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低密度粉粒物料运输车(配置二)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6 ALA5310GYYC3 运油车 久龙牌 奥龙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7 ND32500B38J7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8 ND32500B41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29 ND32500B41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0 ND32500B45J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1 ND32500B47J7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2 ND32501B35J7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3 ND32501B38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4 ND32501B38J7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5 ND32501B41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6 ND32501B41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7 ND32501B41J7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8 ND32502B38J7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39 ND3251B47J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0 ND33100D31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1 ND33100D31J7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2 ND33100D34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三)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四)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五)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六)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七)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八)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九)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3 ND33100D38J7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4 ND33101D37J7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5 ND33101D39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6 ND33101D39J7 自卸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7 ND33101D46J7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8 ND33102D46J7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49 ND33104D46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0 ND33105D46J 自卸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1 ND4185A38J 牵引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2 ND4187A38J 牵引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3 ND42403L23J 牵引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三)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四)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五)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六)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七)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八)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九)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4 ND42405L23J7 牵引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三)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四)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五)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六)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七)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八)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九)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5 ND42500B32J 牵引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6 ND42500B32J7 牵引车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7 ND42512B32J7 牵引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三)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四)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8 ND4253B32J7 牵引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三)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59 ND4254B34J 牵引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牵引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60 ND5240CCYZ00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三)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四)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61 ND5310CCYZ02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一)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仓栅式运输车(配置二) 北奔牌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查看
462 HTF3253BJ41H5 自卸汽车 长城牌 北京和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查看
463 HTF3313BJ47H8 自卸汽车 长城牌 北京和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查看
464 HTF3313ZZN4661C1 自卸汽车 长城牌 北京和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查看
465 BJ5106XXY11 厢式运输车 北京牌 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 查看
466 ZFQ5250ZLJ 自卸式垃圾车 福庆天王牌 北京中冀福庆专用车有限公司 查看
467 ZFQ5251ZLJ 自卸式垃圾车 福庆天王牌 北京中冀福庆专用车有限公司 查看
468 BJ1041V8ABA-S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69 BJ1041V8AEA-S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0 BJ1041V8AEA-S2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1 BJ1041V8JEA-S2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2 BJ1041V8PEA-S2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3 BJ1041V9JBA-S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4 BJ1041V9PBA-S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5 BJ1042V9AB4-X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6 BJ1043V9AEA-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7 BJ1043V9AEA-A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8 BJ1043V9JEA-A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79 BJ1043V9JEA-C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0 BJ1043V9JEA-SW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1 BJ1043V9PEA-A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2 BJ1043V9PEA-C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3 BJ1043V9PEA-SB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4 BJ1043V9PEA-SC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5 BJ1046V9AB4-X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6 BJ1046V9JB4-X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7 BJ1046V9JW4-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8 BJ1046V9PB4-X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89 BJ1049V9JD6-F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0 BJ1049V9JD6-FD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1 BJ1049V9PD6-F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2 BJ1049V9PD6-FD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3 BJ1053VBAEA-A3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4 BJ1053VBJEA-A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5 BJ1053VBJEA-B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6 BJ1053VBPEA-A2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7 BJ1053VBPEA-B2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8 BJ1061VDJD6-FB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499 BJ1061VDPD6-FB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0 BJ1080VDPED-S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1 BJ1083VDJEG-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2 BJ1083VDPEG-1 载货汽车 时代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3 BJ1083VEJEA-A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4 BJ1083VEJEA-B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5 BJ1083VEPEA-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6 BJ1083VEPEA-B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7 BJ1083VEPEA-B2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8 BJ1093VEPFD-B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09 BJ1093VEPFG-A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0 BJ1103VGPEA-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1 BJ1123VHPFG-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2 BJ1123VHPFK-S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3 BJ1133VJPED-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4 BJ1143VJPEK-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5 BJ1143VKPFK-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6 BJ1149VJPFK-2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7 BJ1158VKPFK-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8 BJ1163VKKFG-F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19 BJ1163VKPFK-4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0 BJ1163VKPFK-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1 BJ1163VKPFK-B4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2 BJ1163VKPFK-S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3 BJ1163VLPFK-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4 BJ1165VKPHK-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5 BJ1168VJPHK-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6 BJ1169VKPFG-CA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7 BJ1202V6PDC-D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8 BJ1228VMPHE-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29 BJ1242VMPJE-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0 BJ1248VMPHH-1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1 BJ1252VMPHH-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2 BJ1253VNPHE-1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3 BJ1253VNPHE-2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4 BJ1312VPPJJ-2 载货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载货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5 BJ1312VPPJJ-3 载货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6 BJ3041V3KBB-B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7 BJ3041V3KDB-B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8 BJ3042V3ABB-D15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39 BJ3042V3PBB-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0 BJ3042V3PBB-B3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1 BJ3043D8JB5-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2 BJ3043D8PB5-3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3 BJ3043D8PBA-2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4 BJ3043D8PBA-4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5 BJ3043D8PEA-S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6 BJ3043D8PEA-S2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7 BJ3043D9AB5-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8 BJ3043D9JFA-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49 BJ3043D9PB5-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0 BJ3043D9PB5-2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1 BJ3043D9PB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2 BJ3043D9PBA-3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3 BJ3043D9PEA-5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4 BJ3045D8PBA-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5 BJ3045D9PEA-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6 BJ3048D8PFA-S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7 BJ3053DBPEA-S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8 BJ3053DBPEA-S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59 BJ3062V3PDB-B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0 BJ3063DBPEA-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1 BJ3063DBPFA-S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2 BJ3063DCPFA-S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3 BJ3072V4PDB-A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4 BJ3078DCPFD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5 BJ3083DEJBA-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6 BJ3083DEJEA-2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7 BJ3083DEJEA-5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8 BJ3083DEPB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69 BJ3083DEPEA-3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0 BJ3092DEPE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1 BJ3093DDPFD-S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2 BJ3093DEPDA-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3 BJ3093DEPED-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4 BJ3102V4PDB-A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5 BJ3102V4PDB-A3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6 BJ3103DDPFA-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7 BJ3103DEPE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8 BJ3113DGPB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79 BJ3122V4PDB-D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0 BJ3123DGPE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1 BJ3123DGPEA-4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五)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六)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七)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2 BJ3162V5PDB-C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3 BJ3163DJPFA-2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三)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四)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五)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六)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4 BJ3163DJPHK-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5 BJ3163DKPEA-2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6 BJ3163DKPFA-7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7 BJ3163DKPFA-8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8 BJ3165DJPHA-1 自卸汽车(配置一)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自卸汽车(配置二)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89 BJ3165DJPHK-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590 BJ3165DKPEA-1 自卸汽车 福田牌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不分页显示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 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 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 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范火灾和雷击灾害发生。
  第十二条 临时住所应当具备防火、防风、防雨等功能。
  第十三条 活动板房应当优先用于重灾区和需要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倒塌房屋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的重灾户特别是遇难者家庭、孕妇、婴幼儿、孤儿、孤老、残疾人员以及学校、医疗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 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 过渡性安置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到期未转为永久性用地的,应当复垦后交还原土地使用者。
  第十六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剂、清洗剂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土壤、水资源、环境等造成污染。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惩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受灾群众应当在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建立治安、消防联队,开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第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开展抢种抢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保障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应。
  第十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组织供电、供水、供气等企业恢复生产,并对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提供支持,为全面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

第三章 调查评估

  第二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二)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三)需要安置人口的数量,需要救助的伤残人员数量,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数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数量,需要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恢复重建的生产设施,需要整理和复垦的农用地等;
  (四)环境污染、生态损害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毁损等情况;
  (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八)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需要调查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毁损严重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鉴定,保存有关资料和样本,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三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采用全面调查评估、实地调查评估、综合评估的方法,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地震部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
  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国务院。

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
  第二十六条 地震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第二十七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八条 地震灾后调查评估获得的地质、勘察、测绘、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应当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依据。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和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复核,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害状况和区域分析,恢复重建原则和目标,恢复重建区域范围,恢复重建空间布局,恢复重建任务和政策措施,有科学价值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受损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修复,实施步骤和阶段等主要内容。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土地整理和复垦等做出安排。
  第三十条 地震灾区的中央所属企业生产、生活等设施的恢复重建,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安排。
  第三十一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第三十二条 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新址进行论证,听取公众意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应当及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公布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修改、其他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的,或者因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修改的,由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 恢复重建的实施

  第三十四条 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协助、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城镇恢复重建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城市、镇总体规划,注重体现原有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合理确定城镇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三十五条 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统筹规划、政策建议、投资计划、组织协调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提出资金安排和政策建议,并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财政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交通运输、水利、铁路、电力、通信、广播影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有关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建设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受灾群众的临时基本生活保障、生活困难救助、农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社会福利设施恢复重建以及对孤儿、孤老、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助、心理援助和伤残康复。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维护市场秩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问题的专题研究,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商务、工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动物疫情监测、农业生产设施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安排、土地整理和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商贸流通、工业生产设施等恢复重建。
  环保、林业、民政、水利、科技、安全生产、地震、气象、测绘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证券、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公安部门具体负责维护和稳定地震灾区社会秩序。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进口恢复重建物资、境外捐赠物资的验放、检验检疫。
  外交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涉外工作。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地震废墟进行现场调查,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范围,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
  第三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族事务、建设、环保、地震、文物等部门和专家,根据地震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清理保护方案,明确地震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护对象及其区域范围,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八条 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保护,应当在确定无人类生命迹象和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注重保护的原则实施。发现地震灾害现场有人类生命迹象的,应当立即实施救援。
  第三十九条 对清理保护方案确定的地震遗址、遗迹应当在保护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抢救、收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技术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在不影响整体风貌的情况下,对有倒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对废墟中有毒、有害的废弃物、残留物进行必要的清理。
  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实施原址保护。对尚可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历史建筑,应当采取加固等保护措施;对无法保留但将来可能恢复重建的,应当收集整理影像资料。
  对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等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应当及时抢救、整理、登记,并将清理出的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运送到安全地点妥善保管。
  第四十条 对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应当按照清理保护方案分区、分类进行。清理出的遇难者遗体处理,应当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清理出的财物,应当对其种类、特征、数量、清理时间、地点等情况详细登记造册,妥善保存。有条件的,可以通知遇难者家属和所有权人到场。
  对清理出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其他废弃物、残留物,应当实行分类处理,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地震灾区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对清理出的动物尸体,应当采取消毒、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第四十二条 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
  第四十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乡村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对口支援,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村民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并提供能够符合当地实际的多种村民住宅设计图,供村民选择。村民住宅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第四十四条 经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实行边建设边报批,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对因地震灾害毁损的耕地、农田道路、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应当依法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并治理地质灾害。
  第四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复审;确有必要修订的,应当及时组织修订。
  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应当根据修订后的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进行相应修订。
  第四十六条 对地震灾区尚可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
  第四十七条 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第四十八条 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的准确性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四十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重点对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第五十条 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五十一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涉及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活动,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第五十四条 国家根据地震的强度和损失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由预算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构成。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五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捐赠款物。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将捐赠款物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人和社会的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应当向捐赠人出具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票据。
  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和人员服务以及安排实施的多双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
  第五十七条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依法实行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税务部门制定。
  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地方税收优惠措施。
  第五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适当减免。具体办法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九条 国家向地震灾区的房屋贷款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贷款、工业和服务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农业恢复生产贷款等提供财政贴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 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交通、铁路、能源、农业、水利、通信、金融、市政公用、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
  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等设施因地震遭受破坏的,地震灾区的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正常运行。
  第六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受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就业;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受灾群众参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第六十二条 地震灾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其监护人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国家给予生活费补贴;地震灾区的其他学生,其父母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同等情况下其所在的学校可以优先将其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予以资助。
  第六十三条 非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安排,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国家鼓励非地震灾区的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援建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第六十四条 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需要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事项,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方便群众、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依法及时予以办理。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六十六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确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分配方案、房屋分配方案前,应当先行调查,经民主评议后予以公布。
  第六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数量、发放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铁路、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
  第六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
  第七十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健全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及时向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档案。
  第七十一条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七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纪行为,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侵占、截留、挪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的,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或者明示、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五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 对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工程,在调查评估中经鉴定确认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行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七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其他有关法律的适用和有关政策,由国务院依法另行制定,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做出规定。
  第八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