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农业银行违法违纪案件和责任刑事案件考核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1:50:12  浏览:93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农业银行违法违纪案件和责任刑事案件考核办法(试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违法违纪案件和责任刑事案件考核办法(试行)
中国农业银行



第一条 为了落实《中国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全行内部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违法违纪案件和责任刑事案件(以下简称案件)的统计范围,按《中国农业银行违法违纪案件统计管理办法》(农银发[1996]336号)、《关于纪检监察部门违法违纪案件统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农银监[1997]50号)、《中国农业银行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报? 嬷贫取?农银发[1997]255号)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的考核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各直属分行。
第四条 本办法的考核依据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各直属分行上年度末职工人数和考核年度立案查处的案件情况。
第五条 案件考核是通过对各分行在一定时期内立案和发案数量、金额、资金损失、枪支损失及人员伤亡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对各分行内部管理水平、内控能力、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第六条 案件考核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为设定若干指标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考核各分行对指标和标准的完成情况。
第七条 考核指标:
1.综合人均发案率(件/千人)。
综合人均发案率=(当年立案违法违纪案件件数+当年发现责任刑事案件件数)/上年末职工人数×1000‰
2.经济案件人均发案率(件/千人)。
经济案件人均发案率=当年立案的经济案件件数/上年末职工人数×1000‰
3.经济案件大案要案发案件数。
经济案件大案要案的考核指标以件数为标准。100万元以上的经济案件为大案,涉及厅局级领导干部的经济案件为要案。
4.经济案件结案率。
经济案件结案率=当年立案并结案的经济案件件数/当年立案的经济案件件数×100%
5.经济案件追赃率。
经济案件追赃率=当年立案结案的案件追回金额/当年立案结案案件涉及金额×100%
6.刑事案件大案发案件数。
刑事案件大案的考核指标以件数为标准。凡发生风险金额100万元以上的诈骗案,损失金额10万元以上的盗窃、抢劫案,造成人员死亡、枪支损失的责任刑事案件为大案。
7.刑事案件堵截率。
刑事案件堵截率=当年发现的未遂刑事案件/当年发现刑事案件总数×100%
8.迟报、瞒报案件件数。迟报、瞒报案件的考核指标以件数为标准。迟报、瞒报案件是指发现案件隐瞒不报或不按《中国农业银行违法违纪案件统计管理办法》、《关于纪检监察部门违法违纪案件统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报告制度》规
定上报的案件。
违法违纪案件迟报标准:100万元以下案件(不含100万元)案发后30~40日以内、100万元以上案件案发后20~30日以内,未按规定报告方式向总行案件管理部门报告的案件。违法违纪案件瞒报标准:100万元以下案件(不含100万元)案发后40日、100万元以上案件案发后30日,仍未按规定
报告方式向总行案件管理部门报告的案件。
刑事案件案发后超过规定时限未按规定方式上报的为迟报,超过规定时限15天仍未上报的为瞒报。
第八条 考核标准: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1994~1997年发案情况,并参照金融系统同行业的发案情况推算,中国农业银行到2000年末综合人均发案率要控制在1.0‰以下,经济大案要案控制在发案数的4%以内。为实现这个目标,总行确定了今后三年对各分行案件考核标准:
1.综合人均发案率:1998年低于1.4‰,1999年低于1.2‰,2000年低于1.0‰;
2.经济案件人均发案率:1998年低于0.8‰,1999年低于0.75‰,2000年低于0.7‰;
3.经济大案要案发案件数(全行控制数):1998、1999年低于28件,2000年低于25件;
4.经济案件结案率:1998、1999、2000年每年均高于80%;
5.经济案件追赃率:1998、1999、2000年每年均高于80%;
6.刑事案件大案发案件数(全行控制数):1998年低于40件,1999年低于35件,2000年低于30件;
7.刑事案件堵截率:1998、1999、2000年每年均高于60%;
8.迟报、瞒报案件数:应按规定如实上报,不发生迟报、瞒报案件情况。
第九条 考核结果。
案件考核结果采取按档次扣分办法,累计扣分超过30分的,按30分计算。
1.综合人均发案率高于考核标准每0.3个千分点的扣3分;
2.经济案件人均发案率高于考核标准每0.3个千分点的扣4分;
3.经济案件大案要案每发生1件扣3分;
4.经济案件结案率低于标准每5个百分点的扣1分;
5.经济案件追赃率低于标准每5个百分点的扣1分;
6.刑事案件大案每发生1件扣3分;
7.刑事案件堵截率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的扣1分;
8.迟报案件每件扣1分;瞒报100万元以下违法违纪案件或瞒报一般刑事案件每件扣3分;瞒报100万元以上违法违纪案件或瞒报刑事大案每件扣5分。对瞒报案件的实行双罚制,凡发现的瞒报案件一律纳入发现当月案件统计考核。
第十条 本办法由总行监察室、保卫部负责解释和修订。本办法自1998年1月起执行。



1998年9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办法的通知

焦政文〔201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焦作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焦作市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焦作市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焦作市重大事项、重要工作考核和问责办法》(焦发〔2010〕4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工作。
第三条 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坚持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有错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政府监察机关会同同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行政问责的实施及督察督办。
第五条 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在作出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受到食品安全行政问责的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食品安全行政问责的权限、程序等事项,依照本办法第一条所列依据执行。
第六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
(一)责令公开道歉;
(二)诫勉谈话;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向市委或市政府专题进行检查;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九)行政处分直至依法依纪处理。
第七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焦作新区管委会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分析本地区食品安全形势,协调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执法活动的协调和监督;
(三)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四)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定期对有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的,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责令公开道歉、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予以通报批评、作出书面检查或者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处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一)本行政区域一年内发生3次以上一般食品安全事故,或者2次以上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假冒伪劣食品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不依法报告,或者不实施应急处理,或者应急处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九条 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粮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下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一)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和相关信息;
(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三)负责相应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四)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令公开道歉、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予以通报批评、作出书面检查或者停职检查;情节严重或者不履行2种以上前款规定职责的,给予行政警告或者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
第十条 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粮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警告或者行政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处罚等行政行为中不遵守法定条件和程序,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
(二)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不监督整改,致使隐患长期存在或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不按照规定报告、调查处理,造成事态扩大的;
(四)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不依法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纵容、包庇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
(六)未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和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工作的;
(七)对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未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未按规定审核、监管食品广告的;
(九)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推销或代售食品的;
(十)有其他不履行法定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形的。
第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粮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监督管理部门不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食品的;
(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批准其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生产者生产食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
(五)销售者没有建立、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食品进货台账的;
(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停止生产、销售、报告等义务的;
(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其他有关规定的。
第十二条 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粮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食品安全管理的行为,属于其他监管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送有权处理的有关监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扯皮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十三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各级各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阻碍他人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致使事故扩大蔓延的;
(三)拒绝、拖延接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组调查或拒绝、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四)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五)包庇事故责任的;
(六)有其他阻扰、干扰调查工作正常进行或调查失职的情形的。
第十四条 经确认需追究责任的,按以下规定确定责任人并划分具体责任:
(一)因徇私枉法、超越或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需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直接责任,直接主管领导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二)需被追究责任的行为是由主管人员批准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承担直接责任;
(三)由于承办人员隐瞒事实、伪造证据等故意行为,导致工作错误或上级决定改变,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直接责任;
(四)因不采纳相关处室及承办人员正确意见,另行作出决定,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作出决定的领导承担直接责任;
(五)应当经过合议而未经合议作出行政行为,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直接责任,主管人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
(六)经集体研究、讨论作出的决定,造成需被追究责任的,由集体讨论人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对行政过错行为持反对意见的除外;
(七)承办人员在执法活动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需被追究责任的,由承办人员承担直接责任;
(八)两人以上共同发生的行为需被追究责任的,职务高的承担主要责任;职务相当的,承担共同责任。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政府监察部门会同同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行政问责的调查处理及督察督办。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监察部门举报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对中央、省等新闻媒体曝光、群众多次举报以及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失职或渎职行为的,应当立案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负责办理食品安全行政问责案件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较轻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作出书面检查或者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发布《合资铁路公司国有铁路股权及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铁道部


关于发布《合资铁路公司国有铁路股权及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98年1月16日,铁道部


各铁路局,广铁(集团)公司,中铁建设开发中心,发包公司,各合资铁路公司:
现将《合资铁路公司国有铁路股权及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各单位对投入合资铁路的国铁股权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本规定发布前已成立的合资铁路公司,由国铁持股单位依据本规定及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企业理顺产权关系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铁财〔1997〕79号)的规定,规范与合资铁路公司的产权关系和财务关系,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部财务司备案。


为贯彻铁道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合资铁路管理办法(试行)》(铁计〔1996〕55号),促进合资铁路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规范合资铁路公司的管理,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于《合资铁路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所指的“铁道部与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
二、铁道部对合资铁路投资形成的国有铁路股权,由铁道部授权的铁路单位作为产权代表(以下统称国铁持股单位)依照法定程序持有,对合资铁路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国铁持股单位对铁道部履行以下责任:
1、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维护国有铁路权益。
2、对投入合资铁路公司的国有资产,依法确立与合资铁路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和财务关系,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核算,行使股东权利,并对部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定期分析报告合资铁路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对涉及合资铁路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动、公司改组、解散清算等重大事项报部审批。
四、国铁持股单位以其投入的资本额为限对合资铁路公司承担责任,并行使以下权利:
1、依照法定程序,对合资铁路公司的生产、建设及经营活动的重大投资、经营决策事项行使表决权与监督权。
2、根据投资比例,对投入合资铁路公司的资产依法行使资产受益权,向合资铁路公司收缴投资收益。
五、铁道部对合资铁路的投资,是指对合资铁路建设以现金、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资本性投入。
1、铁道部以现金对合资铁路建设投入的资本金,作为“拨付资本金”拨付国铁持股单位,由国铁持股单位计入“实收资本--国家资本金”,作为“长期投资”投入到合资铁路公司。
2、铁道部以既有线、设备器材等实物资产及无形资产的投入,由国铁持股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资产评估,以确认后的评估值(或由投资各方签订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价值)进行帐务调整,并作为“长期投资”投入到合资铁路公司。
3、合资铁路公司以国铁持股单位投入的资本额计入公司“实收资本--国法人资本”,并向国铁持股单位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由合资铁路公司盖章。
4、国铁持股单位对合资铁路公司投资所形成的权益,应通过“长期投资”科目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对其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即拥有过半数以上的资本或表决权),由国铁持股单位按照财政部财会字〔1995〕11号文件的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5、国铁持股单位在上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时,应对合资铁路公司当年的经营状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单独进行分析说明,并附合资铁路公司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一并报部。
六、合资铁路公司对各股东投资形成的及公司借贷形成的全部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七、合资铁路公司执行《运输企业财务制度》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按照《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执行。
八、合资铁路公司与相关铁路企业之间的运营费用清算及设备租用、互补劳务等,在铁道部有关清算标准和办法尚未颁发前,按照《合资铁路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九、合资铁路公司应按照《公司法》和“两则”的规定,对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投资各方有特殊约定除外),并按照投资比例向各股东分配红利。
十、合资铁路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政、税收、价格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公司经营活动,如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结果。对于公司为开展多方位经营投资开办的各类企业法人实体,其资产和收益必须纳入公司财务核算。
十一、本规定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